症盛者,用万灵丹,大加表散。里症急者,
以内疏黄连汤,急与通行。又如受病日久,邪正相拒,其元气示有不衰弱者,纵有余症杂
症壤症,俱当先固其本,而后调之和之散之,使病气渐退,元气渐醒,饮食渐进,根本渐
实,则余患再无不愈之理。
药必求标本,功莫别于先医后医,若一概之攻补,恐两途之误用。
物理皆有标本。而病之标本,尤莫切焉。身体之标本,五脏为本,六腑为标。五脏主里主血,六腑属表
属气。疾病标本,以初病为本,以传病为标;又以元气为本,病气为标。此所以寒热表里缓急之病,应汗下补
泻和解之方。凡治病者,必先治其本,后治其标。若先治其标,后治其本,使邪气滋甚,其病益增。又谓缓则
治其本,急则治其标,假如先得疮疾,而后得泄泻呕吐食少等症,宜舍本从标之法治之,候泻止呕定食进,方
再治疮,余皆仿此。
又说阳变为阴,内外被寒凉克伐。
疮本发于阳者,为痈为热为实为疼,此症易治。患者不觉,以为小恙,不早求治。反
又外受风寒,内伤生冷,或再被医者失于补托,而又以凉药敷围,以图内消,合病家之
意,多致气血冰凝,脾胃伤败,使疮毒变在十一日未出脓之前,情势与好肉相平,不疼
不热,软慢相兼,疮孔止流清稀肥水,更兼身体不热,脉亦细微,饮食厌飧,精神昏短。
有此症者,变入真阴,虽强投温中健脾之剂,不应者,百无一生。如疮变在十五日之后,已
出脓时,毒瓦斯已将外发,如有调摄失宜,误食冷物,忽变为阴者,急投托里温中汤,十
二味异功散,轻者十全大补汤,俱倍加参 桂附以救之。须得疮热作痛,脓出身温,脉
起食进者为吉。但疮原本于阳其人故得多生者有矣。
岂期阴变为阳,首尾得辛热扶衰,病分真似,理究阴阳。
疮本发于阴者,为疽为冷,为硬为虚,此症难治。患者知觉欲生,而故将辛香酒煎大
方热药以助之,医者又欲患处高肿, 热作脓,敷以热药,图其起发,故疮得药性大热,
转阴为阳。其疮虽得微肿微热微痛微脓,但疮形终不似真阳红活,不得真浓黄脓,如此
者不久复归阴矣。但疮原本于阴,其人多死。
凡值此症,若患者方寸不杂,托信于医,而医者又得机关透彻,治法得宜,内外融和,每
每中节,其中亦有可生者,十中一二矣。
既有针工之异说,岂无线药之品详。
凡疮毒既成,当托其脓;脓既成,当用针通,此举世自然之良规也。必当验其生,熟
浅深上下而针之。假如肿高而软者,发于肌肉,脓熟用针,只针四五分;肿下而坚者,发
于节脉,脓熟用针,只在六七分;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