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不可纯用凉药,冰凝肌肉,多致
难腐难敛,必当温暖,散滞行瘀,拔毒活血药用之,方为妥当也。
气盛兮顶自高而突起,血盛兮根脚束而无疑。
气血者,人之所原禀。老者尚或有余,少者亦有不足。人之命脉,全赖于此。况百病
生焉,失此岂能无变,独疮科尤关系不浅。但肿疡时,若无正气冲托,则疮顶不能高肿,亦
不能 痛溃脓,则无真阴相滋,疮根不能收束,色亦不能红活收敛。凡疮顶高根活,不
论老少,气血有余,俱可无妨。又宜交会明白,交会者,疮根与好肉交界之处,高低自
然分别;明白者,疮形与好形,各无混杂。以此观之,了然明白矣。
高肿起者,忌用攻利之药,以伤元气。平塌漫者,宜投补托之剂,以益其虚。
凡疮初发高起者,五内原无深毒,毒发于表,便得托里,以速其脓,忌内消攻伐,以
伤脾气,脓反难成,多致不能溃敛。又疮初起不高不赤,平塌漫者,元气本虚,急宜托
里温中健脾,催托毒瓦斯外发。庶无变症矣。
内热甚者,量加消毒清剂。便秘燥者,必须通利相宜。使脏腑得宣通,俾气血自流利。
肿疡时内热口干,脉实烦躁,便秘喜冷者,此为邪毒在里,急与寒凉攻利,宜内疏
黄连汤,四顺清凉饮,内消沃雪汤,俱可选用。又兼有表症,防风通圣散,去麻黄,或
双解散,加桔梗,天花粉,又或小便不利者,兼入天水散,五苓散,俱可合用。务使二便
通利,以杜其源。又有元气素虚者,恐不胜前药,以托里消毒散,加蜜炒大黄,或兼猪
胆导法,必得通利为度。首尾俱要闭而不结,通而不泄,得脏腑和平,表里透彻,方可托
里排脓。内补之药,又如溃疡时,虽有口干便闭,脏腑不和不利等症,此因溃后脓水出
多,内亡津液,气血虚耗,不能荣润脏腑所致。其人必脉细而数,口和而干,饮食减少,
好饮热汤,此乃虚阳之火为病,非前有余可比。只宜养气血,滋津液,和脏腑。如此治
之,则二便自和,亦无变症。常有误行攻利,多致不救者矣。
十日之间疮尚坚,必用披针,当头点破。
凡疮十日以后,自当腐溃为脓,如不作脓腐,仍尚坚硬者,此属阴阳相半之症,疮
根必多深固,若不将针当头点入寸许,开窍发泄,使毒瓦斯无从而出,必致内攻也。倘内
有脓,又便易出,此为开户逐贼之意也。亦有十日外,疮虽不腐溃,形尚红活, 热肿
痛,此虽脓迟,后必有出,此又不必针之。盖缘元气不能充足,或失用补托之药,又误用
寒凉,或盖覆未暖,多致脓迟。有此症者,宜
用补中健脾,大补托药,以得脓为效。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为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