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五淋,下痰,小儿赤白毒痢,蛇
毒,瘅、溪等毒。一切疮肿,并宜煎服。只出南中,诸无所出也。(《大观》卷八页71,《
政和》页215,《纲目》页1056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27.大瓠藤水 俄罗斯丙炔醇进口货占到八成以上
内容:谨按《太康记》云∶生安南、朱崖上,彼无水,惟大瓠中有天生水。味甘,冷
,香美。主解大热,止烦渴,润五脏,利水道。彼人造饮馔皆瓠也。(《大观》卷八页71,
《政和》页215,《纲目》页1054)
买丙炔醇就上www.bingquechun.com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28.海藻
内容:主宿食不消,五鬲,痰壅,水气浮肿,香港脚,贲 气,并良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11
,《政和》页222,《纲目》页1072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29.昆布
内容:谨按《异志》,生东海水中,其草顺流而生。新罗者黄黑色,叶细。胡人采得搓之
为索,阴干,舶上来中国。性温,主大腹水肿,诸浮气,并瘿瘤气结等,良。(《大观》卷
九页13,《政和》页222,《纲目》页1073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0.阿魏
内容:谨按《广志》云∶生石昆仑国,是木津液,如桃胶状。其色黑者不堪,其状黄散者
为上。其味辛、温。善主于风邪鬼注,并心腹中冷服饵。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,与舶上来
者滋味相似一般,只无黄色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17,《政和》页224,《纲目》页1379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1.荜茇
内容:谨按徐表《南州记》,本出南海,长一指,赤褐色为上。复有荜拨,短小黑,味不
堪。舶上者味辛,温。又主老冷心痛,水泻,虚痢,呕逆,醋心,产后泄痢,与阿魏和合良
。亦滋食味。得诃子、人参、桂心、干姜,治脏腑虚冷,肠鸣泄痢神效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3
1,《政和》页229,《纲目》页814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2.酱
内容:谨按《广州记》云∶出波斯国,其实状若桑椹,紫褐色者为上,黑者是老不堪。黔
中亦有,形状相似,滋味一般。主咳逆上气,心腹虫痛,胃弱虚泻,霍乱吐逆,解酒食味。
近多黑色,少见褐色者也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32,《政和》页229,《纲目》页815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3.延胡索
内容:生奚国,从安东道来。味苦、甘,无毒。主肾气,破产后恶露及儿枕,与三棱、
鳖甲、大黄为散,能散气,通经络。蛀 成末者,使之惟良,偏主产后病也。(《大观》卷
九页35,《政和》页230,《纲目》页779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4.红豆蔻
内容:云是高良姜子,其苗如芦,叶似姜,花作穗,嫩叶卷而生,微带红色。择嫩者,
加入盐, 作朵不散落,须以朱槿染,令色深善,醒于醉,解酒毒。此外无诸要使也。生
南海诸谷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51,《政和》页236,《纲目》页810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5.肉豆蔻
内容:谨按《广志》云∶生秦国及昆仑。味辛,温,无毒。主心腹虫痛,脾胃虚冷气,
并冷热虚泄,赤白痢等。凡痢以白粥饮服,佳。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,良。(《大观》卷九
页36,《政和》页231,《纲目》页816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6.零陵香
内容:谨按《山海经》,生广南山谷。陈氏云∶地名零陵,故以地为名。味辛,温,无
毒。主风邪冲心,牙车肿痛,虚劳疳 ,凡是齿痛,煎含良。得升麻、细辛,善。不宜多服
,令人气喘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38,《政和》页232,《纲目》页829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7.补骨脂
内容:恶甘草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37,《政和》页231,《纲目》页817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8.缩沙蜜
内容:今按陈氏,生西海及西戎诸地。味辛,平,咸。得诃子、鳖甲、豆蔻、白芜荑等
良。多从安东道来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39,《政和》页232,《纲目》页812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39.艾香
内容:谨按《广志》云∶生剽地。温,平。主伤寒五泄,主心腹注气,下寸白,止肠鸣
,烧之辟温疫,合 窠浴香港脚,甚良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52,《政和》页236,《纲目》页
82
8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40.莳萝
内容:谨按《广州记》云∶生波斯国。马芹子即黑色而重,莳萝子即褐色而轻。主膈气,
消食,温胃,善滋食味。多食无损,即不可与阿魏同合,夺其味尔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51,
《政和》页236,《纲目》页1204)
<目录>草部卷第二
<篇名>41.荜澄茄
内容:谨按《广志》云∶生诸海,嫩胡椒也。青时就树采摘造之,有柄粗而蒂圆是也。
其味辛、苦,微温,无毒。主心腹卒痛,霍乱吐泻,痰癖冷气。古方偏用染发,不用治病也
。(《大观》卷九页49,《政和》页235,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