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丙炔醇制品厂欢迎您的光临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主营产品

丙炔醇
分子式: C3H4O
CAS号:107-19-7
理化性质:无色透明有刺激
性气味的液体相对密度
0.9485(20℃)......

丁炔二醇
分子式:C4H6O2
CAS号:110-65-6
理化性质:工业丁炔二醇外
观呈琥珀色或棕黄色,纯品
固体为无色晶体
联系方式
地址:山东省东阿县中华路5号
电话:0635-8229909 (肖经理)
手机:15506691762
传真:0635-8275556
邮箱:qf-xiao@163.com
网址:www.bingquechun.com
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 >现货行情 >详细页

2014年中国丙炔醇展览会

时间:2014年10月30日 来源:http://www.bingquechun.com 本文关键词:0
明病,而无分风与寒矣。至如大、小青龙汤证,乃病太阳寒水之气者也。 
太阳之上,寒气主之,故太阳标阳而本寒。大青龙证,太阳标本之为病也;小青龙证,病太阳之阳而动 
其水气也。曰太阳中风,谓风中太阳之气也。脉浮紧者,浮则为风,紧则为寒,乃天之风邪,与太阳之寒 
气相搏,而见于脉也。发热者,风在太阳而为热也;恶寒者,病太阳之寒气也;身疼痛者,风寒之邪,尚 
及于形身,不汗出者,邪正之气陷于内也;烦躁者,太阳标本之气化也。此风中太阳之热邪,而兼病其本 
寒,故用麻黄、桂枝之复方,去芍药之苦平,易石膏之甘辛,直从内而透发于外也。如汗出恶风者,风邪 
在外,故不可服。盖汗之生,原有二∶一出于表者,血液之汗也;一出于里者,阳明水谷之汗也。麻黄 
汤,发表汗之剂也;桂枝汤,解肌腠之邪也。如麻黄配石膏,乃直从里而发阳明水液之汗矣。邪不在里而 
妄动其阳明,是以筋惕肉 ,阳明主肌而主宗筋也。又如伤寒脉浮缓者,乃寒伤太阳,而邪正之气,并陷 
于内也。夫天之寒邪,与太阳之阳气,相搏于肤表之间,其脉则紧。(风与寒搏,寒与阳搏,乃阴阳相搏, 
其脉皆紧。)此寒伤太阳,寒已化热,邪正相合,而陷于内,故止见虚 
浮之缓脉也。身不疼者,邪在内也。但重者,阳气陷也。乍有轻时者,正气欲出也。太阳与少阴标本相 
合,如寒伤太阳而见少阴证者,则为一身手足尽热,以热在膀胱,必便血也。盖太阳与少阴,在标本寒热 
之合化,寒在太阳,则病反其本而为热矣;及于里阴,则同气相感于少阴之火气矣。故曰无少阴证者, 
大青龙汤发之。上章乃风动之邪,入于里而尚涉于形身,故见浮紧之脉,疼痛之证,宜大青龙汤主之。此 
乃寒凝之气,入于里而无形身之痛,故恐转属于少阴,藉阳气之欲出,乍有轻时,而以大青龙汤发之。 
此风寒之邪,病太阳之标阳,而兼动其本气者也。又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者,病太阳之阳,而动膀胱 
之水气也。干呕者,水气上逆也。(水火相交者,正气也;水气 
上乘者,邪气也。)发热者,寒在太阳而为热也。咳者,水气上通于肺也。病表阳之气而动其水气,则气不化而 
水不行,故有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、少腹满,或喘之证也,宜小青龙汤主之。用麻黄、桂枝、 
甘草、芍药,以清肌表之邪;用干姜、半夏、细辛,以助火土之气;用五味子之酸,助春生之木气,以泄 
冬令之寒水也。渴者,火郁于上,水逆于下,故去半夏之燥,加栝蒌根,通水液以上滋。利者,寒水在下, 
火气不能下交。荛花性寒属水,用花萼之在上者,如鸡子大,熬令赤色,皆取其象心,导火气温 于下 
也。水得寒气,冷必相搏,其人即噎,故加附子以散寒。小便不利、少腹满者,土受所胜之侮,而不能制 
化,故加茯苓补中土以伐水邪。喘者,加杏子以利肺气。此在表之邪,入于里而动其水气,故并去其麻 
黄。又伤寒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喘,发汗不渴,服汤已渴者,此寒去欲解也,小青龙汤主之。此表邪已 
解,而寒水之气上逆也。咳而微喘者,水气上乘于肺也。发热不渴者,得太阳之气化也。服汤已渴者, 
水寒之气外散,而复伤太阳之气也,故仍以小青龙主之。经曰∶太阳之上,寒气主之,在天呈象,在地成 
形,在天为寒,在地为水。天有六气,地有五行,人秉天地之气而生,兼有此五行六气,是以大青龙证, 
病太阳之阳,而动其寒气者也。故宜大青龙汤以发汗,谓在天之龙,能行云而施雨也。小青龙证,病太 
阳之阳,而动其水气者也,故宜小青龙主之,谓潜藏始蛰之龙,能泄冬令之寒水也。又如少阴病,真武汤 
主之者,病少阴而动其水气也;四逆散主之者,病在少阴得君火之热化而动其水气也。盖太阳、少阴,乃水 
脏水腑,皆有寒热之气化者也。若夫外因之水,停饮于中焦者,又属五苓散证。盖其因有不同,而治法亦 
别,是以有发表之方,有解肌之方,有散寒之方,有行水之方,有气分之方,有血脉之方,有胸胁之方, 
有腹胃之方,有却邪之方,有补正之方,有大凉之方,有大热之方,有大补之方,有大泻之方,有和解 
之方,有寒热补泻兼用之方,皆从形层外内之浅深, 
寒热虚实之气化,(麻黄、桂枝分形层,大、小青龙论气化。)不然止 
属风、寒二邪,奚有三百八十九证之分耶?明乎形层、气化之道,伤寒大义,思过半矣。 

<目录>卷上
<篇名>风伤卫寒伤荣辩
属性:风乃天之阳邪,伤人卫气,寒乃阴邪,伤人荣血;同气相感耳。《辨脉篇》所谓风伤卫、寒伤荣 
者,谓风寒两感,荣卫俱伤,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以言其大概。若夫天之风寒,伤人气血,或中于阴, 
或中于阳,无有恒常者也。人之皮毛肌腠,气分为阳,血脉为阴,荣行脉中,卫行脉外。风雨寒暑之中 
人也,始于皮肤,皮肤缓则腠理开,开则邪从毛发入,入则抵深,深则毛发立,毛发立则淅然,故皮肤 
痛;留而不去,则传舍于络脉。是风寒之邪,皆始伤皮毛之气分,留而不去,而后传舍于经荣者也。《灵 
枢经》曰∶伤寒形,乃病形;风伤经脉,经脉乃应。《金匮真言》曰∶八风发邪,以为经风。触五脏邪气 
发病,是又寒伤气而风伤荣矣。盖阴阳之道,变化不测,故《内经》自有矛盾之文,以意逆志,庶为得 
之,若胶执文辞,又不可与论阴阳矣。至于《伤寒论》之中风,更为不同,非春伤之风,亦非四时所中 
之风,即严寒鼓动之气,故中风首节曰∶啬啬恶寒, 
淅淅恶风。寒乃阴凝之邪,闭于皮毛之间,故用麻黄汤以发散;风乃鼓动之气,开发皮毛,入于肌腠,故 
宜桂枝汤以解肌。是又寒在皮毛而伤气,风入腠理而将伤于荣矣。太阳之气,主于皮毛之间,寒伤太阳, 
是以六气相传,七日来复,若入于经荣,则为桃仁承气、抵当汤之血证,不复再传阳明矣。寒伤气,故 
曰∶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为不传,颇欲吐,若躁烦脉数急者,为传也。又曰∶伤寒二三日, 
阳明、少阳证不见者,为不传也。此寒在太阳之表,故有六气之相传,风入于肌腠,故不为传经之邪也。 
至于春伤之风,四时所中之风,或伤于皮毛,则为嚏泪喘咳;入于肌腠,则为肌肤不仁,伤于筋骨,则为 
痛痹拘挛,入于脉中,或为鼠 ,或为厉疡,久风入中,则为肠风飧泄;或中于腑,即不识人;或中于 
脏,舌即难言,口吐涎。此在《灵》、《素》、《金匮》诸经中求之,与《伤寒论》之中风不相同也。 

<目录>卷上
<篇名>医学入门
属性:《金匮要略》曰∶千般 难,不越三条∶( ,丑刃切,音趁。)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,为内所因也;二者四 
肢九窍,血脉相搏,壅塞不通,为外皮肤所中也; 
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。以此详之,病由都尽。(《金匮》) 
二条,皆重外因,以房室、服食为内因。)宋成无己曰∶病有三因∶ 
一者外因于天,二者内因于人,三者不内外因。外因于天者,风寒暑湿之六淫也;内因于人者,喜怒忧恐 
之七情,及饮食、房劳也;不内外因者,金刃、跌扑、虫兽、笞杖之所伤也。人之百病,不外此三者。夫伤 
寒,外因也,而《伤寒》经旨,风寒暑湿之六气,咸所具载矣。其间分析表里、阴阳、寒热、气血、邪正 
虚实,(内外百病,不出此十二字。)靡不备悉。明乎伤寒之道,千般病难,不出于范围焉。故医学入门,当从伤寒 
始,先难其所难,而后易其所易。盖外因之病暴而危,内因之病徐而持。(中风、疟、痢、痿、痹、疝、厥、头腹诸痛, 
多系外因。)故治外感者,可以活人,可以死人;治内伤者,或少有失误,未即为害。是以能医内伤,而不谙 
治伤寒者,未可医名也;能医伤寒,而不谙治内伤者,未之有也。 

<目录>卷上
<篇名>医以力学为先
属性:月三、六、九晨,集及门,说《内经》及《伤寒论》,讲毕,谓诸生曰
巴斯夫下调全球丙炔醇产量增速预测 上一页 | 下一页 015第五届中国丙炔醇技术装备展览会
首页 | 公司介绍 | 企业文化 | 新闻资讯 | 产品展示 | 生产设备 | 销售网络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山东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(C)2014
地址:山东省东阿县中华路5号 电话:0635-8229909 15506691762 传真:0635-82755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