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不能开皮毛之窍,以出卫分之邪,故汗不出者
是麻黄症,脉浮紧者是麻黄脉,即不得与桂枝汤矣。(此明不用桂枝之故。)然初起无汗,当
用麻黄发汗,如汗解后复烦,即脉浮数者,不得更与麻黄而用桂枝。如下后脉仍浮,气上冲
与下利止,而身痛不休者,皆用此解外,何故?盖此时表虽不解,腠理已疏,邪不在皮毛而
在肌肉,故脉证虽同麻黄,而主治当属桂枝也。(此明必用桂枝之故。)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
中风,不治伤寒,使人疑而不用。不知此汤以治自汗、盗汗、虚疟、虚痢,随手而愈。因知
仲景方可通治百病。后人遇一症,便集百方以眩人,使人无下手处,岂不陋哉!
<目录>卷二
<篇名>麻黄汤
属性:太阳风寒在表,头项强痛,发热,身疼,腰痛,骨节痛,恶风寒,无汗,胸满而喘,其
脉浮
寒湿
麻黄(三两,去节) 桂枝(二两) 甘草(一两,炙) 杏仁(七十枚,去皮尖)
上四味,用水九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纳诸药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温服八
合,
柯韵伯曰∶此为开表、逐邪、发汗之峻剂也。麻黄中空外直,宛如毛窍骨节,能驱骨节
之风
化液
气,
胃,行
喘平
之汛
然此
可一
枝二
<目录>卷二
<篇名>葛根汤
属性:主治头项强痛,背亦强,牵引KT KT 然,脉浮,无汗,恶风;并治风寒在表,而自
下
利。
葛根(二两) 麻黄(三两) 桂枝(二两) 生姜(三两) 芍药(二两) 甘草(一
两) 大枣(十二枚
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、葛根,减二升,去沫,纳诸药同煎,分温三服。
柯韵伯曰∶此症身不疼,腰不痛,骨节不疼,不恶寒,是骨不受寒矣;头项强痛,下连
于背
表;若表病而兼下利,是表实里虚矣。比麻黄、青龙二症较轻,然KT KT 更甚于项强,
而
无汗不失为表实,但脉浮不紧,是中于鼓动之阳风,故于桂枝方加麻黄倍葛根以去实,小变
麻、桂之法也。葛根味甘气凉,能起阴气而作汗,开腠理而解表,故以为君;寒热俱轻,桂、
芍俱减;麻黄助桂、姜以开表;大枣助甘、芍以调内。故用以治表实,而表邪自解;不必治
里虚,而下利自瘳,与大青龙治表里俱实者径庭矣。盖葛根禀气轻清,而赋体浓重,轻以去
实,重以镇动,浓以固里,惟表实里虚者宜之,胃家实者非所宜也。故仲景于阳明经中不用
葛根,东垣定为阳明经药,易老云未入阳明者不可便服,岂二老未读仲景书乎?要知葛根、
桂枝俱是解肌和里之剂,故有汗无汗,下利不下利俱可 |